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宋丽娟的博客

宋丽娟

 
 
 

日志

 
 
关于我

华族,这么优秀的民族居然不让生孩子,太没道理了。等将来孩子们能识汉字了,就将此博客相送。

麒麟——悬疑两千年的北方“神鹿”(1)- 从驯鹿眼睛的特异功能说起 石头布  

2017-03-22 12:20:03|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麒麟——悬疑两千年的北方“神鹿”(1)- 从驯鹿眼睛的特异功能说起

麒麟——悬疑两千年的北方“神鹿”(1)- 从驯鹿眼睛的特异功能说起

石头布石头布
麒麟也是中国古人崇拜的神兽之一。较早的文献中对它的认识还是比较接近真实的。自汉代之后对它外观形象的描述逐渐失真,其原型也就成了一个千古之谜。但在龙、凤、龟、麟这“四灵”之中,麒麟距离其原型的偏离最小,探究起来相对不那么艰难。所以我们可以用较小的篇幅解决这个谜题。

在甲骨文中,“麟”是做为一种特殊的鹿出现的。较早的文献中描述的“麒麟”也是一种神异的鹿,它的神异性有如下这么几项:

1. “择土而践、不入陷阱、不陷罗网”,“善避患而有智”。
2. 神秘的“独角”,并且“角端有肉”。
3. “音中律吕”的音乐属性。
4. 令人多子孙的送子之神。

此外麒麟还有“仁兽”的美称和“仪态彬彬”的美好风度。中古时代以后麒麟的形象被添加了更多神异的元素,比如变成了龙头、满身鳞片、背生双翅、甚至口能吐火的样子,这就距离其原型更远了。我们只以较早的文献记载为讨论的基础,这样可以避免被后人添加的想象所误导。

先说结论:麒麟所有的神异特性,都可以在一种北方动物身上找到完美的对应。那就是,驯鹿。

读者一定会说:驯鹿可不是独角啊。我会在本文中把这个“矛盾”解释清楚,并不复杂,也不迂曲,主要论据将使用驯鹿的照片。

读者肯定还会问:既然这么简单,为什么两千年来竟没人看出来呢?这还真不怪古人,驯鹿的“紫外线视力”直到2011年才被科学家发现。麒麟最主要的神性--“避患之智”正是驯鹿眼睛的这种特异功能造成的。在“华夏北来说”的框架支持下,大家在本专栏看到对麒麟之谜的最终解决,应该说是适逢其时。

让我们来一个一个地分析麒麟的神异特征与驯鹿的对应关系。

(一) 驯鹿的紫外线视力与麒麟的“避患之智”

人的眼睛只能看见“可见光”,波长小于紫光的“紫外线”人是看不到的,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也看不到。但有一个显著的例外,就是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驯鹿。

2011年英国和挪威的科学家发现:驯鹿的眼睛能够看到并且分辨出不同强度的紫外线[1]这是它们对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结果。在太阳落下但沉入角度不深的高纬度地区的冬季里,天空长时间被暮曙光辉映。暮曙光是大气散射的阳光,其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的比重远大于直射阳光中的比例。并且由于冰雪可以反射80%的紫外线,这时的驯鹿生活在一个紫外线充斥(相对于较弱的可见光强度而言)的环境里。所以它的可视光谱扩展到紫外线并不奇怪。

尤为重要的是,能够看见紫外线对于驯鹿找到它冬季的主要食物——地衣(一种藻类和真菌的共生物)非常关键。因为地衣对紫外线强吸收,对可见光强反射(即多呈现浅色),在有“紫外线视觉”的眼睛里,地衣与雪地的视觉反差是被增大的。这使得驯鹿能够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地衣,即使在可见光非常昏暗的冬季环境里[1]。

更有趣的是不同厚度的雪对紫外线的反射率也不同[2]。如果地衣被雪层覆盖,在驯鹿的眼睛里,下面有地衣的雪与周围的雪地是不同的。它可以轻易找到雪层下面的地衣并吃掉它。

新雪与旧雪的紫外线反射率也不一样[2]。在人类眼中白茫茫一片毫无差别的雪地,在驯鹿的眼中却因为雪的厚度和新旧的不同而呈现为不同的“斑块”。无论是天然形成的雪下空洞,还是伪装好的陷阱,在驯鹿眼中都无所遁形、昭然若揭。

北极狼拥有的雪地迷彩——白色皮毛,也对驯鹿无效。皮毛对紫外线的反射率较低,与雪地的反差很大。驯鹿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发现北极狼并提前避开[1]。最可怕的天敌——人类的白色伪装当然也骗不过它们的眼睛。所以驯鹿是北方猎人们眼中最为机警的猎物。

当然人类有更复杂的捕猎方法。铁器时代的北欧人甚至建造了迫使驯鹿堕入陷阱的巨大工程。他们在驯鹿的季节迁徙路径上用石堆或者木栅筑成一条逐渐收窄的通道,通道尽头设置不加掩饰的陷坑。然后恐吓驱赶驯鹿群奔入通道,拥挤和前冲的动量使驯鹿无处可逃。

但无论如何,驯鹿能够感觉到雪地上的陷阱和隐蔽的敌害这个不同寻常的能力,一定给古代猎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雅库特语(萨哈语)中,驯鹿和“正确”是同一个词,与“幸运”的发音也只有词尾的差别。

中国的上古先民也一定与类似的动物有过亲密的接触。传说中的麒麟就有“不入陷阱,不罹罗网”的神能,对麒麟的这类描述在较早的文献中几乎是众口一词:

“行步中规,折旋中矩,择土而践,位平然后处”—— 西汉刘向《说苑-辩物》

“行中规矩,游必择地。详而后处,不履生虫,不践生草。不羣居不侣行。不入陷阱,不罹罗网” ——晋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

“行中规矩,游必择地,翔而后处,不蹈陷阱,不罹罗罟。”——五胡十六国西凉武昭王《麒麟颂》

“含仁而戴义,不饮池,不入坑阱,不行罗网。”——南北朝沈约《宋书-符瑞志》

上面列举的都是公元六世纪之前的文献。当时的麒麟形象还比较“朴实”,没有被赋予更多的超凡能力。能够感知陷阱和埋伏,是它最主要的神异特性。所以《尔雅翼》总结曰麒麟“善避患而有智”。这个特性无疑在驯鹿身上最为突出。如果麒麟的原型不是驯鹿,那么中国古人对麒麟行为特征的描述可以说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这是一个强假设,笔者宁愿不做。

说了半天,上一张驯鹿的照片吧。

麒麟——悬疑两千年的北方“神鹿”(1)- 从驯鹿眼睛的特异功能说起 石头布 -  - 宋丽娟的博客

秋天驯鹿的角正处在全盛状态

下一篇里我们要梳理一下关于麒麟形象的早期文献,结合汉代画像石资料和驯鹿的形象,论证麒麟“独角”传说的来由。

[1] C. Hogg, et al. , Arctic reindeer extend their visual range into the ultraviolet.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4: p.2014-2019, 2011.

[2] O. Meinander, et al. , Diurnal variations in the UV albedo of arctic snow. Atmospheric Chemistry and Physics, 8, p.6551–6563, 2008.
  评论这张
 
阅读(887)|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